創新產業與整合專案

2022.06.16

宇智顧問 許誌娟

台灣對外投資現況
       風險承受度考量、標的研究與追蹤分析、資產配置規劃都需要隨著時間與情境變化進行更新。參與對外投資,就是資產配置相當重要的一種分散風險、提高收益的手段。台灣向來有相當高的國際依存度,國人有多愛對外投資?中央銀行今年發布,台灣去年第4季對外投資的淨資產,就增加317.9 億美元,其中包含直接投資、證券投資和衍生金融商品等 。台灣對外投資的途徑,主要都是散戶透過複委託、國外券商投資,或法人以自身或合資企業(Joint venture)的方式,透過直接(或稱實物投資,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,FDI)或間接投資獨立運作。對外投資可以優化資產配置,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;台灣在海外累積了雄厚的資本,但是投資結構依然以再投入資金的後續投資(follow-on funding)為主,幾乎沒有台灣資方主導、經結構化設計的專案,或是將國內產業經過資源整合、開發、應用,結合融資辦法達到全球化的方案,因而沒辦法透過創新合作模式活化資本的運用。其實,產業應用整合與金融商品的結合,經過完善規劃,更能在拓展產業的跨領域市場時,同時提供給投資人更多選擇,相輔相成。藉由回顧台灣對外投資環境發展歷程,及現代化的投資方法,可以看見如何展開新世代下的創新產業與投資藍圖。

對外投資發展歷程與創新


 

       台灣對外投資的發展進程大約可以分作幾個階段,1960年代的出口導向時期,因經濟發展尚在起步階段,國內積極想引進外資,故先於1960年公布「獎勵投資條例」,以減免租稅方式吸引外資抵台。接著又於1962年6月發布「對外投資辦法」,但國內企業須具備嚴格的經營條件,才能獲准對外投資投資。1980年代,因國內推動產業升級,高科技產業、通訊與資訊等技術發展迅速,對外投資模式演變從:1983年放寬進出口與投資限制,到1987年新外匯條例實施,公布管理外匯條例,國民得以自由持有及運用外匯;直到1989年開放民間設立新銀行,逐步推動公營企業民營化、自由化與國際化。最後,1990年後至今,更是投資熱潮高漲,除了國內核准對中國投資,更有「南向政策」將資金分散至東南亞各國。隨著時代背景更迭,和政策的逐漸開放,從個人到企業的對外投資管道演變也越發多元,不同類型的金融商品:保險、債券、基金(保本、股票型、固定收益、平衡型等)、證券與期權等,讓不同風險等級的投資人能妥善規劃最適組合;而投信投顧公司、家族資金管理公司等也將資產代理服務專業化,不只為投資人省下時間,也提升資金在市場流動運用效率。

       海外基金 (Overseas fund)為投資區域在本國以外的基金;而境外基金 (Offshore fund),又稱為離岸基金,則是發行公司的註冊地在國外、在境外設立的基金,一般需經由金管會核准、授權國內合格機構成為台灣地區代理人(常為投信公司、投顧公司及證券經紀商等)後,才能在國內銷售。相較下境外私募基金,有較自由的運作空間,不須金管會核准,所委任之總代理人,符合一定會計、資本條件和專業資格,即可在國內募集 。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,截至2022年2月底,台灣可以合法銷售的基金數目已高達1,999檔,其中包含境內基金997檔及境外基金1,002檔 。不論是國內或海外、境內或境外基金,都可以分作公募或私募兩種類型。大眾最熟悉的公募基金,資訊透明、交易管道多元,也因為受到政府機構控管,系統性風險較小。私募基金相對而言,只須向特定人說明,不須對大眾公開資訊,受監管也較少,雖風險較大,但追求的是絕對報酬和超額報酬。私募基金依據投資標的,大致可分為:配合槓桿,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避險基金/對沖基金(Hedge Fund);集合投資人資產,以投資的公司、不動產或股權的增值作為報酬的私募股權基金(Private Equity Fund, PE Fund);以及專注於具成長性,但未上市或為新創公司的創投基金(Venture Capital Fund, VC Fund)等。如何抓緊時機,跟上在國際開發、應用的新產業動態,便需要更有彈性的資金運用模型。

創新投資模式與產業整合

       投資人透過理專顧問對投資項目和風險偏好的評估分析報告,選擇適合的投資配置方案:許多人採取較被動的投資理財方式:定期定額、智能化系統分析或經理人代操等。因此,新興顧問產業應該要努力的方向,是針對投資項目,提出完整的分析,規劃更直觀、透明的投資工具,降低投資人主動投資的門檻、活絡整體資金市場。一直以來基金的運作模式,都是先把投資概念及標的先提出,再向有興趣的投資人募集資金;至於最終結果,則寄望於基金延續期間商品的走勢。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,金融性商品例如股票、債券、指數等,相對都需要市場處於樂觀環境下才能有正收益。但當代社會,大多數金融性商品,除了反映市場現況,更受到經濟大國貨幣或財務政策的影響;若是有投資標的能更貼近市場變化做連結,將有助於理財專員對標的的投資報酬分析,更精準掌控評估相關風險,並預測未來成長趨勢和空間。譬如以房地產市場來說,無論是在牛市時的投資或是熊市時的保守資金配置,都能為投資人帶來不錯的收益。對希望能更積極理財的投資人,以產業專案為基礎,進行基金私募與投資的方式,相對有評估基礎和保障,也能將資本更有效率的投入國內外市場。簡單來說,不論是土地開發或是企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專案基金,在發行基金前,先針對該產業市場的發展進行標的研究和投入成本、預期報酬分析,再募集資金作專案開發;不僅促進產業發展進程,同時打造出創新的投資模式,讓資金能靈活跨國運作。

產業專案型私募股權基金設立

      近幾年,全球面臨疫情造成的變動,加上未來淨零碳排的趨勢,產業鏈面臨新的挑戰:供應鏈重組、綠色通膨甚至經濟衰退等。資方積極尋找投資機會的同時,國際市場也需要資金進行產業再造與升級。舉半導體產業為例,疫情期間,因各領域對晶圓需求急劇增加、人力不足及產線中斷造成供不應求,各國開始重視自主生產的重要性,針對中間商品產線採取保護政策及供應鏈內移、施加關稅等邊境策略,積極打造國內半導體產線。這次總體環境變動帶動了全新一波的投資機會:最顯著的包含半導體產業、網路通訊等,而潛在的影響則是相連動的技術轉移、人才流動與新創發展。金融投資工具應與時俱進,才能覆蓋跨領域產業共同成長的現代趨勢,就上面的例子,若成立產業專案型基金,不僅能貼近市場的變化做評估分析,也能策略性的投資該產業帶動的相關機會,例如產業群聚帶來的物流產業鍊、人口紅利帶來的新生活商圈和居住需求等。不只國內市場,替產業市場作成本評估和報酬率預測的專案,也能以境外私募股權基金的形式融資,將基金公司設立於稅率較低的國家,降低資金營運成本,進而投資海外市場。至於海外基金的管理,可以採行如豁免有限合夥(Exempted Limited Partnership, ELP)的架構:首先為一般合夥人(General Partner)  及有限合夥人(Limited Partner, LP)各設立一間公司,兩間合夥人公司成立ELP公司後,由一般合夥人進行公司與基金的營運、操作與管理。此架構的優勢為有限合夥人對投資有相當的掌握度,但承擔較小的責任,半主動的參與整個投資流程;而策略型投資人,例如產業領域的相關企業或是資產顧問公司,可以擔當一般合夥人,以專業將各方優勢互補,領導資金運用,讓專案的成長性與基金的投資報酬率更加可觀。整體架構設計如下圖所示:

未來國際投資

全球供應鏈和地緣政治,與地區經貿情勢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產業要跨出供應商的框架,建立自身的應用市場,建立同盟、進行供應鏈整合是必經之路,也應該搭配更便利、因地制宜的融資工具。因此,在對國內外投資層面,豐沛的資金,需要透過創新投資管道,進行更妥善靈活的運用;例如,上述的「產業專案型私募股權基金」將專案投資架構化,參與的投資人受到規範和契約保護的同時,投資方還可以透過專業的管理與發行機構,投資海外更穩定可預期獲利的金融商品:風險可控、基本獲利確認、投資期限能先行確認、控制,才更能靈活、積極的部署資金運用。另外,不論國內外投資,以專案進行融資、建設與營運,都有活絡資金的優點,像「公私夥伴關係」(Public-Private-Partnership, PPP) 積極引入社會私人資本及專業,綜合開發與投資使規劃進行更具優勢。複製成功案例、進行改良與在地化後的專案型私募股權基金,能在未來整合台灣海外資本,繼續朝南向及其他地區發展,協助產業鏈和投資人共創雙贏局面。

 

宇智顧問 Paul Hsu & Partners
--專為台灣服務的產業顧問與智庫